旧方子治不了新病:美国关税与移民的政策困境

admin 2025-09-07 15次阅读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表面上看起来还算不错:股市热闹,企业利润不差,失业率也不算太高。但如果我们把显微镜拿出来,就会发现这副光鲜的表皮下,其实已经埋下了不少隐忧。尤其是关税和移民这两张老牌政策,如今又一次被搬上桌面,成了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问题在于,这两样东西并不是新发明,历史上都试过,而且结果往往不妙。今天重新拿来用,很可能只是老药新包装,副作用比疗效还大。先说关税。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钢铁、铝材、电子产品都在清单上。新的“钢铝衍生品”关税更是复杂到需要追溯金属的熔炼来源【1】。表面上看,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让国内工厂多雇人、多生产。但经济学家们的共识是:关税的最终成本,大部分都会转嫁给消费者。高盛的研究就指出,美国企业会把关税压力逐步传导到零售价格上,最后老百姓埋单【1】。从2025年的数据来看,美国进口价格几乎没有下降,整体仅下跌0.2%【1】。这说明出口国并没有替美国承担多少关税负担,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买单者。更棘手的是,关税收入撑不起财政窟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的关税收入大约1460亿美元【1】,其中新政策带来的部分约880亿美元,约占GDP的0.3%。这笔钱当然不少,但在动辄5% ~6% GDP的财政赤字面前,只能算九牛一毛。换句话说,关税既不能显著修补赤字,却可能推高物价,压制消费,得不偿失。您已阅读26%(585字),剩余74%(16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成为付费会员,阅读FT独家内容如您已经是会员,请点击这里登录成为会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微信咨询&广告合作

QQ:228008637

在线时间
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