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悲观主义辩护
admin
2025-09-07
18次阅读
我们常常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例如,最近一项皮尤(Pew)调查显示,美国人在包括国家道德和伦理标准、教育体系、婚姻与家庭以及实现种族平等能力等诸多问题上,悲观者多于乐观者。这样的消极情绪通常被视为令人担忧的现象,人们对此常常表示惋惜。但我们是否对悲观主义过于苛刻了?在我们急于看到光明面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悲观主义的一些益处?在西方文化中,乐观比悲观更受推崇。在极端情况下,乐观的积极力量甚至被视为超自然的。像“显化”和吸引力法则这样的新时代观念认为,只要你足够相信某件事,它就会发生。更常见的是,乐观因其激励作用而备受推崇。认知神经科学家塔莉•沙罗特(Tali Sharot)在与我们交流时表示:“当我们期待获得奖励时,我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而当我们预期会发生坏事时,我们实际上更可能无所作为。这就是大脑的运作方式。”人类之所以倾向于持乐观态度,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经过多次验证的“高于平均水平效应”。当被要求评价自己在各种事情上的能力时,大多数人会把自己评为高于大多数他人,这在统计学上是不可能的。但对沙罗特来说,乐观本身并不等同于现实主义,这一点并不重要。她说:“我们并不总是以事物本来的样子看待世界,这其实是一种福气。如果我们真的完全接受了自身和世界的真实状况,我认为我们和社会都很难正常运转。”您已阅读10%(551字),剩余90%(49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成为高端会员,阅读高端专享内容如您已经是高端会员,请点击这里登录成为高端会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