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国家公园徒步,仿佛逃入另一个宇宙
admin
2025-09-07
18次阅读
1936年,犹太裔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受邀赴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参加一场作家会议。他从英格兰的流亡地乘船启程,借机在巴西作短暂停留,并称这次访问“是我一生中所获得的最强烈印象之一”。在里约热内卢天际线上如“珍珠串”般垂挂的电灯微光中,茨威格仿佛看见了一个不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法西斯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宇宙的可能性。随着轮船离岸,他发誓终有一天要重返此地,亲身体验“这片疆域的奇妙辽阔”。但直到1940年他才再次设法前往巴西,“为的是先在一个自我毁灭的全球中暂时保全自己”。茨威格的游记《巴西:未来之国》堪称一曲献给“令人眼花缭乱的富丽”之地的颂歌,他以“形如巨大竖琴”的意象抒写其抒情之美。书出版后不久,一些巴西知识分子指出,他对巴西的理想化其实是茨威格——当时已是文学名流——与巴西当局之间达成的交换:以赞颂换取为这位流亡作家提供居留。您已阅读9%(396字),剩余91%(39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成为高端会员,阅读高端专享内容如您已经是高端会员,请点击这里登录成为高端会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