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真的是最好的药方吗?
带走我的老婆吧……真希望有人把她带走。不好笑?那换一个:我老婆去加勒比了。牙买加?不,是她自己要去的。还是不好笑?天哪,你们可真难逗。不过我得把这出喜剧活儿坚持下去,所以请准备好迎接更多不怎么高明的段子。因为消息已经传到FT大楼:全国情绪低落,我们得被逗笑,摆脱阴霾。根据“全球心智计划”(Global Mind Project),英国人只比世界级“苦瓜脸”——乌兹别克人——稍微没那么不开心。我们在痛苦榜上拿了银牌。而这项全球调查已让社会科学家、政策专家和医疗服务规划者忙不迭地...
绿色气候基金负责人马法尔达•杜阿尔特:我们需要不同规模的投资
正当我们的午餐约会即将开始时,服务员传话来说:我的客人将迟到25分钟。马法尔达•杜阿尔特(Mafalda Duarte)仅八分钟后便匆匆抵达。她在英国外交部的会面超时,但随后赶路顺利。此行她途经伦敦,从巴西返程前往葡萄牙;在巴西期间,她会见了参与筹备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30次缔约方会议(UN COP30)的官员。杜阿尔特是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负责人。该基金是巴黎协定下的投资工具,规模达210亿美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协议在近十...
塑造普京战争的神话
本世纪最惨烈战争的始作俑者弗拉基米尔•普京相信,一部古老的僧侣编年史为无尽的流血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而那部艺术作品《往昔纪年》(Tale of Bygone Years)的真相,有助于我们洞见俄罗斯这场战争的本质。它的主人公、丹麦酋长罗雷克(Rørek),则引领我们走向另一部艺术作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们需要借助艺术触及悲剧的深处,因为上周在阿拉斯加的普京与唐纳德•特朗普之会,无法如我们也许情愿相信的那样,仅凭“国家利益”等令人宽慰的概念来加以理解。普京是个犬儒主义者...
当手机都能代劳,你为什么还要学外语?
特里•兰姆(Terry Lamb)在英国教授外语数十年。他深知,让年轻人学习英语以外的语言并不容易。但在最近一次中国之行中,他发现了新的变化。老师们告诉他,他们的学生对英语也在失去兴趣。“他们说不用再学英语了,用手机就可以,”现任威斯敏斯特大学语言学教授的兰姆表示。谁能责怪他们呢?AI 翻译的确非凡。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ChatGPT 以及其他模型甚至能从容解读俚语和零碎文本,并且在数十种语言上表现不俗。您已阅读7%(217字),剩余93%(2895...
英语如何让英国人付出代价
暑假期间,JD•万斯(JD Vance)选择去了科茨沃尔德度假。你可能还以为丹•奎尔已经够奇怪了。尽管那里风景宜人,如今美国人对这个地方的痴迷(艾伦•德杰尼勒斯就住在那里)还是让人一头雾水。也许他们真以为英国的“1%”都聚在那里吧。澄清一下:伦敦的精英们确实会在一个风光秀丽、离得也不远的乡下置办第二居所——只不过那个地方叫法国。把他的选择放在更广泛的Maga试图影响英国国内生活的努力中来看,就更有道理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拿移民和犯罪问题“折腾”基尔•斯塔默(...
你到底需要多少克蛋白质?
食品货架上出了点新动静。各种食物都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它们含有多少克蛋白质。“高蛋白罐”,一份可怜巴巴、正想争取当我晚餐的水煮蛋配菠菜如是宣称。这个棒棒鸡含有44克;那份牛腩却只好意思地标着33克。常去的午餐地儿也一样——沙拉、三明治和小吃纷纷“加蛋白”、做强化。就连以“碳水巨无霸”著称的赛百味都推出了蛋白碗。我们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质?每个人都必须像超人那样吃吗?在美国,蛋白质的推荐膳食供给量(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仅为每公斤体重0...
数字时代,邻里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简就住在隔壁的公寓。总是先听见她的动静才会看见人:下楼时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金属助行器的哐当作响。然后映入眼帘的,是她每天都会穿的那条碎花裙和一双凉鞋——哪怕在寒冬,也依旧如此,裸露的双腿斑驳苍白。她七十多岁,因丈夫在护理院而独居,却一点也不显孤单。她常在集市尽头的长椅上“坐镇”,张口就是离谱的奇谈,幽默感辛辣刻薄。人们委婉地称她为“本地人物”。邻里对我们福祉的重要作用竟鲜有研究您已阅读4%(191字),剩余96%(41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
私募股权集团KKR支持的音乐节因巴勒斯坦旗帜问题遭到抵制
在私募股权集团KKR支持的胜利者音乐节(Victorious)上,由于主办方切断一支在舞台上展示巴勒斯坦旗帜的爱尔兰乐队的表演,数支乐队宣布退出上周末在朴茨茅斯举行的活动。这些乐队的抵制——包括上周六最大的乐队之一The Last Dinner Party——是Superstruct遭遇的最新挫折。这家音乐节运营商——去年被KKR以13亿欧元收购——拥有胜利者音乐节,以及遍及欧洲的多场音乐节,包括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岛节(Sziget)和德国的瓦肯音乐节(Wacken Open...
康桥随笔:盛夏的追忆
英格兰的夏天,总是金贵。来伦敦的柏林朋友笑说,以为还能抓住盛夏的尾巴,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秋老虎的开头。处暑已至,盛夏俨然成了昨日的记忆,而最经典的底片,定格在康河上古老的三大学院的印象中。七月,初见圣约翰暑期的剑桥,七月流火,游人如织。街头巷尾,穿梭着家长与孩子组成的游学团和夏令营,几乎成了一场教育的朝圣。大街小巷,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您已阅读3%(168字),剩余97%(47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成为付费会员,阅读FT独家内容如...
郑明勋:高于音乐的只有人性
第一次观看郑明勋(Myung-Whun Chung)的现场,是在两年前的德国。指挥家身穿深色汗衫,不紧不慢地走上台,执棒对象是成立于16世纪的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他的气质与欧洲乐团常见的威严截然不同。在古典氛围厚重的森伯歌剧院里,亚洲人率领古老德国乐团演绎欧洲古典曲目,这在当今仍不常见。然而当曲终,郑明勋简洁精准的手势所带出的感染力,以及现场掌声的反馈,自然展现了他的驾驭力。这让我想起他在今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